刘震东/文
6月25日,“今日酒价”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散瓶飞天茅台行情参考价跌至1780元/瓶,原箱报价也降至1830元/瓶。
这一价格相比2021年的高点下跌超过40%,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从2021年2600元左右的巅峰,到如今跌破1800元大关,飞天茅台的价格走势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如今更是迎来了至暗时刻。
2025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加之“史上最严”禁酒令的实施,直接导致飞天茅台需求疲软。618期间,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更是对飞天茅台价格体系发起致命一击。美团宣布放出上万瓶1499元飞天茅台,拼多多部分店铺售价低至1840元/瓶,京东“出口版”售价甚至跌破1500元。
电商平台通过常态化补贴拉低市场价格,消费者比价行为常态化,线下价格回暖难度陡增。线上平台的低价策略打破了传统价格体系,导致线上线下价差拉大,直接引发飞天茅台终端市场价格暴跌。而一旦经销商恐慌性抛售形成连锁反应,飞天茅台的价格体系将会彻底失控,跌穿1499元或将成为现实。
面对价格失守的严峻局面,贵州茅台正采取“控量保价+新品增量”的组合策略。网传,为了稳市稳价,贵州茅台给经销商下达硬规定:不得向烟酒店、批发市场、商超、电商等渠道供货。此外,若经销商以低于2000元/瓶的价格抛货给黄牛或者电商等,一经发现,将终止合同,并停止经销商配额。显而易见,贵州茅台试图以强力控货手段为价格托底。
然而,这一“救市”行动却让我嗅出了危险的气息。若贵州茅台这一控量保价措施为真,则其强制限定最低市场零售价,已然触及《反垄断法》所严禁的纵向垄断协议核心。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贵州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无疑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如今要求经销商不得向某些渠道供货,并限定最低市场零售价,这显然符合上述规定。
历史如明镜高悬:10年前,贵州茅台就曾因为稳价违反了《反垄断法》。2013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以高达4.49亿元的罚款,其中贵州茅台被罚2.47亿元。
十年轮回,当飞天茅台价格再度承压,贵州茅台似乎又欲重拾旧法,在违法边缘试探。新帅张德芹肩上担子沉重,但“前事不忘”之诫岂容片刻淡忘?
茅台稳价之焦虑,源于其金融投资属性不断膨胀对消费根基的侵蚀。当囤积居奇、击鼓传花成为常态,价格越涨越囤,越囤越涨的循环必然在某一时刻逆转崩塌。控量固然是短期止血之法,却未触及病灶。贵州茅台需要的不是僵硬的价格枷锁,而是让茅台酒真正回归饮用本质的战略回归——重塑消费场景,拓展真实需求,弱化投机引力。唯有此,方能为价格筑起坚实市场之基,而非行政沙堡。
茅台今日之困,本质在于在价格与价值、市场与管控之间的失衡。其“救市”措施,若为解一时之渴而再度踏越法律红线,无异于饮鸩止渴。张德芹掌舵下的贵州茅台,当以史为鉴,以法为尺——敬畏市场规律,尊重法治权威,才是行稳致远的唯一正道。价格波动中的“至暗时刻”,终需以敬畏与智慧的光明来穿透。
飞天茅台价格的暴跌,不仅是贵州茅台自身的危机,也是整个白酒行业的警钟。在市场变化和法律约束的双重压力下,贵州茅台和整个白酒行业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突破和转型。
对此,您有何高见?欢迎在文末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