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统领第一印象一定是近期最火的人物,当然,咱们不聊他。同样也不是美国大统领里根。每次说“里根”,总感觉是德云社说相声的里根。更不是,不是演员的演员麦克阿瑟。咱们今日主角是麦克阿瑟乘坐的小艇。如果没有这艘小艇,麦大帅很可能提前下线。什么五星上将,只能后期追授。
由于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早期他们并不在意鱼雷快艇的发展。美国人并不觉得当务之急需要发展“蚊子舰队”。通常,这类快艇只是被海关用来打击走私,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用途了。其他海上事务都由“大舰队”解决。局势的转变出现在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并在太平洋上出现了一个对白人殖民地虎视眈眈的好战对手之后。
在费城海军工厂建造的铝制鱼雷艇 PT-8。
展开剩余96%在费城海军工厂建造的铝制鱼雷艇 PT-8。
正是这样,美国海军意识到了鱼雷艇和其他“蚊子舰队”的作战价值。1938年7月11日,美国海军提出了设计四种类型快艇的招标请求,其中包括“70英尺摩托鱼雷艇”和“54英尺摩托鱼雷艇”。中标者可获得每类15000美元奖金。1939年3月21日,“斯帕克曼与史蒂文斯”公司赢得了70英尺级别快艇的竞标,而乔治·克劳奇(为“亨利·B·内文斯公司”“Henry B. Nevins, Inc.”设计)赢得了54英尺级别快艇的设计竞标。
根据竞标结果,四家船厂建造了8艘鱼雷艇(PT-1 和 PT-2 由迈阿密的造船公司建造;PT-3 和 PT-4 由底特律的费舍尔船厂建造;PT-5 和 PT-6 由新奥尔良的希金斯工业公司建造;PT-7 和 PT-8 由费城国营船厂建造)。此外,希金斯公司还额外建造了一艘81英尺的 PT-6 Prime 鱼雷艇,这是安德鲁·希金斯亲自设计的。同年稍晚,希金斯又自费建造了 PT-70,其设计在 PT-6 Prime 的基础上略有改进。
然而,没有一款艇能完全满足海军的要求,因为美国在设计和使用这类快艇方面经验不足。到1938年,美国只有少数几艘实验型鱼雷艇。而为了保卫太平洋的海外领地,需要的是数百艘这样的快艇。麦克阿瑟光是为了菲律宾就请求配备300艘。
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在鱼雷艇的生产上,成为领头企业的是**“电船公司”(Electric Boat Company,简称“Elco”)。得益于1939年从英国购买的一艘70英尺的鱼雷艇(该艇由“英国动力艇公司”(British Power Boat)**于1938年建造,配备四具鱼雷发射管),Elco成功在美国海军的竞标中胜出。这艘艇的突出之处在于,它自行横渡了大西洋。1938年9月5日,它抵达纽约,并被编入美国海军,编号为PT-9。而当时美国自研的设计在各方面都远远不如这艘艇。
1940年,美国鱼雷艇 PT-9 摄于华盛顿。
1940年,美国鱼雷艇 PT-9 摄于华盛顿。
在对英国设计方案进行创造性改进后,Elco(电船公司)的工程师们准备出了最符合海军要求的方案,并在1939年12月就获得了美国海军的首批订单,订购10艘鱼雷艇(编号 PT-10 至 PT-19,也称“首批 Elco 系列艇”),之后又追加订购了新一批 PT-20 至 PT-44 的鱼雷艇。
1941年5月,海军得以正式提出理想“鱼雷艇”的最终技术要求:艇长 75-80 英尺,装备两门 20 毫米机关炮,两挺 12.7 毫米机枪,配备发烟装置,安装两个防护燃油箱,“充足弹药”,最高航速 40 节,在 20 节航速下续航 200 海里。
1941年7月,海军最终确定了三个方案:其中 Elco(电船公司)的方案最佳,另外两个也不错,分别是 Higgins Industries(希金斯工业公司)的 76 英尺艇和 Huckins Yacht Works(哈金斯游艇公司)的 72 英尺艇。最终被采纳并投入大规模生产的是 Elco Naval Division(埃尔科造船厂)制造的 80 英尺(24 米)鱼雷艇。
在战争爆发前,美国还向 Higgins(希金斯)和 Huckins(哈金斯)公司下达了鱼雷艇订单(编号 PT-71 至 PT-102)。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与轴心国进入战争状态,鱼雷艇需求急剧上升。Elco无法单独满足海军的庞大需求,被迫将图纸和技术规范交给另外两家船厂。结果在1942-1943年间,Huckins(哈金斯)公司建造了18艘鱼雷艇(编号 PT-95 至 PT-102 和 PT-255 至 PT-264),在1943-1945年间,Higgins Industries“希金斯工业公司”(新奥尔良)建造了221艘鱼雷艇。
最终,Elco(电船公司)建造了 385 艘(或 326 艘,具体数字有不同说法),Higgins 建造了 221 艘,而 Huckins 建造了 18 艘(仅用于训练任务)。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希金斯船厂鱼雷艇装配线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希金斯船厂鱼雷艇装配线
此外,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的设计也投入了批量生产,这种设计的鱼雷艇比“埃尔科”的主力艇稍短一些,但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适航性。
新奥尔良的 希金斯工业公司(Higgins Industries)从193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鱼雷艇的研发,其设计成为唯一被美国海军正式采纳的、完全本土设计的鱼雷艇方案。
在生产方面,希金斯工业公司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鱼雷艇完全在流水线上组装,完工后的船体用火焰切割成几段,再运到太平洋沿岸的海军基地重新焊接组装成艇。海军收到的是已经装备齐全的成品鱼雷艇。
希金斯的鱼雷艇长 78 英尺(约 24 米),型号包括 PT-71 / PT-235、PT-265和 PT-625等系列,这些艇的宽度、满载排水量、发动机、发电机、轴功率、海试最大航速、武器装备及船员生活条件等方面,与 Elco公司制造的 80 英尺(24 米)鱼雷艇基本相同。
1945年教材中发布的 Elco 和 Higgins 鱼雷艇
1945年教材中发布的 Elco 和 Higgins 鱼雷艇
“希金斯”鱼雷艇的速度比同类艇稍慢,海试时在未满武装状态下最高达到41节,而在北方舰队服役时实际航速约为36节。但“希金斯”艇的船体坚固,适航性能极佳(能够承受6级风浪),机动性也无人能及。其续航能力使其能够执行长时间的航行任务,部分艇甚至凭借自身动力横渡大西洋,从新奥尔良到英国仅用了12天。缺点是推进器(螺旋桨)磨损较快,按设计寿命应配备三套螺旋桨,但实际使用中常常不够。
该项目下,希金斯公司共建造了199艘巡逻鱼雷艇(PT),均在新奥尔良建造完成,战后又组装了6艘。其中22或24艘通过租借法案出售给英国,52或56艘交付给苏联。
大部分鱼雷艇在太平洋战场对抗日本,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表现相当不错。
大部分鱼雷艇在太平洋战场对抗日本,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表现相当不错。
二战期间,美国建造的鱼雷艇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共计782艘。美军鱼雷艇的战斗损失为69艘(其中52艘为“Elco”型,9艘为“Higgins”型,2艘为“Vosper”(沃斯珀)型)。这些鱼雷艇主要死于日本航空攻击、舰炮及岸炮火力,以及事故等原因。
“希金斯”型鱼雷艇,1942-1945年
78英尺型(PT-71 – PT-94, PT-197 – PT-254, PT-265 – PT-313, PT-450 – PT-485, PT-564, PT-625 – PT-660, PT-791 – PT-808)共计199 + 6艘。由新奥尔良的“希金斯工业公司”建造,1942-1945年下水。
PT-71级(“希金斯”)— 26艘(PT-71至PT-94,PT-197至PT-199)
排水量:43吨
长度:78英尺(约23.8米)
宽度:19英尺5英寸(约5.9米)
吃水:5英尺3英寸(约1.6米)
动力:3台帕卡德汽油发动机,三螺旋桨;总功率1200马力
最高速度:41节
船员:17人
武器装备:4枚21英寸Mk VII或VIII鱼雷;1门20毫米机关炮;2座双联.50口径机枪
PT-200及PT-625级(“希金斯”)— 176艘(PT-200至PT-254,PT-265至PT-313,PT-450至PT-485,PT-625至PT-660)
排水量:43吨(早期系列),48吨(晚期系列)
长度:78英尺(23.9米)
宽度:19英尺11英寸(约6.1米)
吃水:5英尺3英寸(约1.6米)
动力:3台帕卡德汽油发动机,总功率从3600马力(早期系列)提升至4500马力(晚期系列)
最高速度:41节
船员:11至17人不等
武器装备:4枚21英寸Mk XIII鱼雷;2门20毫米机关炮;1门40毫米机关炮(并非所有系列都有);4挺12.7毫米机枪(双联装);2枚深水炸弹;雷达设备;烟雾发射器
武器配备具体举例
第19号“希金斯”:装备2挺12.7毫米布朗宁M2HB机枪,4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第78号“希金斯”:装备2挺7.62毫米双联布朗宁M1919A4机枪,4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第99号“希金斯”:装备2挺12.7毫米布朗宁M2HB机枪,1门20毫米机关炮,4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War Thunder中的78英尺希金斯鱼雷艇MTB-422
War Thunder中的78英尺希金斯鱼雷艇MTB-422
Elco和希金斯鱼雷艇的船体形状类似于当时游艇采用的流线型“滑行船体”(至今仍在使用):尖锐的V形船首,向船尾过渡为平底。此类流线型船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船尾呈现“鸡尾巴”状。
虽然普遍认为鱼雷艇的船体是胶合板制造,但实际上是由两块1英寸(25毫米)厚的红木板斜交叠合,中间夹着浸胶或涂铅的帆布层。整个结构用成千上万的青铜螺丝和铜铆钉固定。
据罗伯特·麦克法兰(Robert McFarland)称,美国海军部分鱼雷艇船体采用了在新泽西泥炭沼泽中发现的约3000年历史的白雪松原木建造。
鱼雷艇采用木质船体,具有锐利的龙骨,装配三台帕卡德汽油发动机(Packard 3A-2500 V-12),每台发动机功率1350至1500马力,配备三轴三桨和三具手动舵。
鱼雷艇为进行12小时巡逻需要约3000加仑(约11400升)的100号辛烷值航空燃料。
鱼雷艇尺寸:长23.9米,宽6.1米,吃水1.6米,排水量43.5吨。设有一层开放甲板和一层下层甲板,下层包含机舱、储藏室及船员舱室。希金斯鱼雷艇在美国海军的标准船员为11人,苏联海军则略多。希金斯PT鱼雷艇在设计上与Elco PT鱼雷艇极为相似。
希金斯鱼雷艇在测定航程时,空载情况下速度可达约41节,但实际装备完全的苏联服役版本速度约为36节。
美国鱼雷艇主要用于南部海域,装备了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采用舷侧抛投方式。
鱼雷艇通常携带2至4枚Mark 8鱼雷,这种鱼雷重2600磅(1179公斤),战斗部重466磅(211公斤)TNT。Mark 8鱼雷从21英寸(530毫米)钢制鱼雷发射管Mark 18发射。Mark 8鱼雷射程为16000码(14630米),速度36节,装药量约146公斤TNT。另有资料显示速度仅27节,射程9140米。Mark 8鱼雷存在诸多抱怨,包括速度低、战斗部威力不足、发射过程不便及易燃性高等问题。
“Bliss-Leavitt Mark 8”鱼雷
“Bliss-Leavitt Mark 8”鱼雷
1943年中期,鱼雷艇开始装备四枚轻型“Mark 13”鱼雷,口径为22.5英寸(570毫米),重量2216磅(约1005公斤),装药量为600磅(约270公斤)铝末混合炸药。这些鱼雷安装在轻型“Mark 1”鱼雷发射架上。Mark 13鱼雷的射程为6300码(约5800米),速度为33.5节。
“Mark 13鱼雷”
“Mark 13鱼雷”
1943年,鱼雷艇发射Mark 13鱼雷
1943年,鱼雷艇发射Mark 13鱼雷
鱼雷艇的默认火力配置是一至两门20毫米“厄利孔”自动炮和两挺双联12.7毫米“布朗宁”机枪。
美国人在后期生产的鱼雷艇上,通常在船尾加装一门40毫米“博福斯”炮。博福斯炮的射速为每分钟120发(使用4发弹夹时),射程为5420码(约4960米)。这门火炮由4人操作,主要用于防空,也用于轰击岸上目标和敌方水面舰艇。
1944年,美国人将部分鱼雷艇改装为突击艇,拆除鱼雷,换装一门旧式37毫米炮和两座八管火箭弹发射器。
鱼雷艇通常还配备两到八枚Mark 6深水炸弹,放置在手持式投放架上。少数PT艇装备了海雷,这些海雷通过投放架发射,但使用并不普遍。
1942年秋,美国海军首次在北非登陆作战中使用了火箭弹多管发射器(RSZO)。这种轻便而强大的武器随后装备于登陆艇和鱼雷艇上。希金斯鱼雷艇在1944年安装了此类装置,并在太平洋战场积极用于攻击岸上目标。
鱼雷艇最标准的结构部件是船体,所有艇的船体都是相同的。但除此之外,各艇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较大差异。除了三大主要系列外,指挥官和船员经常对艇进行个性化改装。因此,这些鱼雷艇的性能参数存在相当大的波动。
第一种“希金斯”是19号型(Type-19),即PT-71。在分类上属于标准巡逻鱼雷艇。武器配备为中央炮塔内两挺布朗宁M2HB机枪,以及四具14英寸舷侧抛投式鱼雷发射管。这种型号很快就被认为过时。
第二种“希金斯”是78号型,即PT-235,属于巡逻鱼雷艇。在英国,这种艇被归类为炮艇。78号“希金斯”拥有完全重新设计的上层甲板,装有两座炮塔(前炮塔位于右侧,后炮塔位于左侧),每个炮塔配备两挺成对安装的布朗宁M1919A4机枪。驾驶舱被移至左舷,位于前炮塔对面。该艇没有装甲防护。
第三种是99号“希金斯”,即PT-625。该型号修正了前两代的缺点。艇体加装了装甲,上层甲板恢复了19号型的布局。这是美国海军中产量最大的系列,活跃于太平洋战场。装备更为强大,包括两挺布朗宁M2HB机枪、一门20毫米船尾炮,以及额外的深水炸弹。
战争末期,美国海军的鱼雷艇配备了Raytheon SO雷达,探测半径约为17海里。
“希金斯”鱼雷艇的战斗
“希金斯”鱼雷艇的战斗
美国的“希金斯”鱼雷艇主要在太平洋战场(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欧洲战场,尤其是地中海海域作战。它们隶属于第4、第12、第13、第15、第16、第22和第43鱼雷艇中队(MTBRON)。
阿留申群岛战役由第13和第16中队执行,地中海战场及“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中则主要由第15和第22中队参与。
目击者证实这些鱼雷艇具有不错的生存能力。例如,PT-308在1945年3月9日地中海夜间突袭中,与PT-304相撞造成船尾破损,但仍能自行返航修理。
不过“希金斯”鱼雷艇的命中率较低。1943年8月所罗门群岛战斗中,60艘鱼雷艇发射了超过一半的鱼雷(约30枚),却未命中任何敌舰。
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所有类型的PT艇被认为成功击沉几艘敌舰,并有效阻扰了“东京快车”的补给线。由于鱼雷艇吃水浅,能够在浅水域对日本补给驳船实施炮击(鱼雷则因水深不足难以使用)。
诺曼底登陆期间,鱼雷艇主要执行外围巡逻、救援及水雷清除任务。
最著名的“希金斯”鱼雷艇战斗发生在1944年10月莱特湾战役中的苏里高海峡。
副司令西村祥治率领的“C部队”,包括战列舰“大和”、“扶桑”、重巡“最上”和四艘驱逐舰,护卫着副司令岛清秀率领的部队(重巡“那智”、“足柄”、轻巡“阿武隈”和七艘驱逐舰)。岛清秀的部队距离西村祥治约40公里。两位日本将领的私人恩怨和无线电静默令美军得以分割包围日军。
美国海军副司令杰西·奥尔登多夫率领的舰队(6艘战列舰、4艘重巡、4艘轻巡、28艘驱逐舰和39艘“希金斯”鱼雷艇)在苏里高海峡埋伏日军。
首先遭袭的是西村祥治部队,先是鱼雷艇发起攻击,随后驱逐舰加入。最终由战列舰和巡洋舰完成歼灭。
“希金斯”鱼雷艇成群结队“分队”行动,隐藏于岸边掩护下。PT-131于10月25日22时36分发现日舰,并通知指挥部后发起攻击。结果所有鱼雷发射均未命中!反倒日本舰队击沉了美国的PT-493,另有10艘鱼雷艇受损。
美国驱逐舰表现出色,一艘日驱逐舰沉没,其他多受损。3时38分,日本战列舰“扶桑”爆炸沉没。其他日舰由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击毁,只有受损重巡“最上”逃脱。
“希金斯”鱼雷艇仅在岛清秀部队中稍有作为。
3时25分,PT-147成功击中轻巡“阿武隈”。战斗清晨6时至6时45分间,鱼雷艇尝试击沉受损的“最上”,但未成功。“阿武隈”最终被美军航空炸沉,成为“希金斯”鱼雷艇最大的战果。
在地中海战场,“希金斯”的战绩较为有限,仅击沉了少数德军(前意大利)巡逻舰。
希金斯(Higgins)PT鱼雷艇与补给船USS “吉利斯”号(USS Gillis)在阿留申群岛战役后合影,日期为1943年6月21日。
1942年,搭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Hornet)的场景。
212号鱼雷艇,中东地中海战场,1944年。
PT-564号鱼雷艇。
PT-588号鱼雷艇。
RT-140号鱼雷艇,1943年。
来自791系列的RT鱼雷艇,美国
来自791系列的RT鱼雷艇,美国
78英尺的“希金斯”级(Higgins)鱼雷艇也被英国皇家海军使用,隶属于皇家登陆军团,用于登陆作战、撤退、巡逻和突击行动。英国共接收了22或24艘这种鱼雷艇,其中包括原本计划交付苏联的5艘(PT-88、PT-90至PT-94),但由于北方护航队暂停,这些艇最终转交给了英国。
其中一艘是 USS PT-92,于1942年6月5日开工建造,1942年12月29日服役。1943年2月15日,在准备运往苏联前被重新编号为 RPT-8。但在1943年4月,该艇被转交给英国,并进行了改装,装备了加拿大制造的40毫米“博福斯”炮、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以及两具英国533毫米鱼雷发射管。PT-92 / RPT-8 改名为 HMS MTB 422。
这些鱼雷艇全部被部署到地中海,主要用于猎杀潜艇和小型敌方舰艇,但并未取得显著战果。
1944年12月16日,一支由“梅努埃特”号领衔的盟军扫雷舰编队前往热那亚和斯佩齐亚之间截击敌方船队,途中遭遇德国F型驳船编队。盟军未能对敌人造成损害,被迫撤退。MTB-422在行动中负责侦察并为撤退舰艇布设烟幕。MTB-422 服役至1945年11月28日退役除籍。
1947年,英国皇家海军将4艘78英尺的希金斯鱼雷艇(包括 MTB-422)及其他一些鱼雷艇出售给意大利海军。根据《巴黎和约》,意大利被禁止拥有鱼雷艇,因此这些艇被命名为 G.I.S.(Galleggianti Inseguimento Siluri,意为“浮动鱼雷追击艇”)。这些艇在当时几乎没有沿海防御能力的意大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亚得里亚海面对南斯拉夫鱼雷艇威胁时。
前 MTB-422 被改名为 GIS-841。
1950年代,意大利对这些鱼雷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更轻型、威力更大的鱼雷发射器,并重新武装为两门20毫米炮和一门37毫米炮。1951年,随着和约限制解除,这些 GIS正式被重新列为 摩托鱼雷艇(MS),编号保持为 MS-841,并在1954年重新编号。
MS 444,1964年
MS 444,1964年
MS 421-424、431-434、454、461-464(为沃斯珀建造的),以及 MS 441-444、451-453(为希金斯建造的)。该艇成为 MS-441。1957年,这艘艇上已经磨损且过时的帕卡德(Packard)发动机被更换为意大利本土生产的(CRM)发动机,功率相同。1961年,该艇上的37毫米炮再次被40毫米“博福斯”炮取代。
MS-441于1985年10月31日退出现役,并被拆解报废。这艘鱼雷艇在三个国家(如果算上苏联则是四个国家)的海军中服役长达42年。
MTB-422
MTB-422
MTB-422 在意大利利沃诺。
MTB-422 在意大利利沃诺。
1948 年,十艘“希金斯”鱼雷艇被交付给阿根廷海军。这些鱼雷艇自 1940 年代末服役,一直使用到 1970 年代末。目前,它们已全部退役,但其中两艘至今仍作为游览船在拉普拉塔河上使用,分别名为“达·芬奇号”(Leonardo da Vinci)和“马德普拉塔号”(Mar de la Plata)。其余六艘鱼雷艇,包括“阿拉库什号”(Alacush)和“陶沃拉号”(Tauvora),已被沉没或报废。**“陶沃拉号”**如今在乌斯怀亚港口状况堪忧。
阿根廷海军阿拉库什号,1962 年,乌斯怀亚
阿根廷海军阿拉库什号,1962 年,乌斯怀亚
战后,美国海军销毁了大部分自己的鱼雷快艇,因为这些快艇的维护费用过高。
战后,美国海军销毁了大部分自己的鱼雷快艇,因为这些快艇的维护费用过高。
最后生产的几艘鱼雷艇已经不再执行其本职任务。PT-657被改装成渔船,PT-658到 PT-660被改装为无线电遥控靶船。幸存的“希金斯”鱼雷艇数量逐渐减少。例如,有三艘 78 英尺的“希金斯”鱼雷艇在 1998 年至 2008 年间被拆解销毁。
然而,尽管“希金斯”鱼雷艇的产量远少于 Elco,但时间依旧对它们网开一面。如今,仍有七艘 78 英尺(24 米)“希金斯”鱼雷艇的船体幸存,其中三艘已被修复至二战时期的状态。
目前仅有两艘同类型鱼雷艇仍能航行,即前述的 PT-658和 PT-305。PT-658已被修复,并于 2005 年再次下水。该艇现停靠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Vigor 造船厂的 308 号码头,位于 天鹅岛泻湖内。该艇配备三台 Packard V12 5M-2500发动机和所有恢复到服役时状态的装备(包括武器、电子设备、仪表和附件)。PT-658于 2012 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
PT-658,78 英尺长的“希金斯”鱼雷快艇,采用 31-20L 迷彩图案,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
PT-305(“Half Hitch”,“Barfly”,“USS Sudden Jerk”)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目前唯一一艘仍能航行的参加过战斗的同型舰艇。战争期间,该艇隶属于第 22 鱼雷艇中队(MTBRON-22),在地中海对德国作战。第 22 中队与英国皇家海军的沿岸部队协同作战,在意大利西北海岸和法国南部海岸一带作战。1945 年 6 月,该中队被调回美国准备改装并转战太平洋,但战争结束了。
PT-305战后被改造缩短至 65 英尺(20 米),作为马里兰州克里斯菲尔德的牡蛎养殖船使用。后来,这艘艇被“美国保卫者海军博物馆”(DOANM)收购,2007 年 5 月转卖给新奥尔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博物馆”。经过长时间修复,PT-305于 2017 年 3 月重新下水,并被恢复为可航行状态。
PT-309同属第22鱼雷艇中队,参与地中海对德作战。艇名源自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该艇指挥官在MTBRON-22从纽约开赴地中海战区前,曾于夜店结识这位歌手。现陈列于得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国家太平洋战争博物馆,由"美国捍卫者"海军博物馆完成修复(未安装发动机,作为静态展品)。外部修复工程于2002年完工。
PT-459(“红木威胁”)于 1944 年 2 月 15 日编入第 30 鱼雷艇中队(MTBRON-30)。该中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期间在英吉利海峡的战斗。1945 年 6 月底,中队调回美国准备改装并调往太平洋,但战争结束了。战后,该艇被改装缩短至 65 英尺(20 米),并改为观光船和渔船。2008 年 6 月,该艇被 Fleet Obsolete 公司收购并运往纽约州金斯顿,计划进行修复。
PT-657被改装成包船渔船,现位于圣迭戈,船名改为 Malihini。
PT-796(“The Tail”)在战后曾在基韦斯特/迈阿密地区用于实验。1950 年代末退役。退役后,PT-796曾在约翰·F·肯尼迪总统就职游行中作为浮动平台使用,模拟 PT-109,船艏上绘有 PT-109编号,由数名当年幸存艇员操作。现今,PT-796停放在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的 Battleship Cove海军博物馆的机库中,艇归属于位于田纳西州杰曼敦的二战退伍军人组织 PT Boats, Inc.所有。
感谢收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发布于:黑龙江省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